氮化化鎵(GaN)外延片是制備 GaN 基光電子器件(如 LED、激光器)和功率電子器件(如 HEMT、MOSFET)的核心材料,其制作工藝的核心是在襯底上生長高質量、結構可控的 GaN 基薄膜(外延層) 。整個流程需嚴格控制晶體質量、摻雜濃度、界面平整度等關鍵參數,主要分為襯底選擇、襯底預處理、外延生長、后處理與質量檢測四大環(huán)節(jié),以下為詳細解析:
GaN 單晶襯底成本極高,工業(yè)上多采用異質襯底(晶格常數、熱膨脹系數與 GaN 存在差異),需通過后續(xù)工藝彌補失配問題。常用襯底的特性及適用場景如下:
選擇邏輯:平衡成本、晶體質量與器件需求 ——LED 量產選藍寶石 / Si,功率器件選 SiC,高端科研選 GaN 自支撐襯底。
襯底表面的雜質、氧化物或缺陷會直接導致外延層位錯密度升高,因此預處理是保障質量的核心步驟,主要包括清洗與表面改性兩類操作:
目的是徹底清除襯底表面的有機雜質、無機氧化物、顆粒污染物,常用 “多步清洗法”:
針對異質襯底的失配問題,通過表面處理構建 “過渡層”,減少外延層應力:
藍寶石襯底:采用氮化處理(在 NH?氛圍中 600-800℃加熱),在表面生成薄 AlN 層(與 GaN 晶格失配度僅 2.4%),作為后續(xù) GaN 生長的 “緩沖層前驅”;
Si 襯底:先生長薄 AlN 層(阻擋 Ga 與 Si 反應生成 Ga-Si 合金),再生長 GaN 緩沖層,或采用 “AlGaN/GaN 超晶格緩沖層”,通過層間應力補償降低整體翹曲;
SiC 襯底:表面拋光后直接生長(晶格匹配好),僅需輕微等離子體清洗(去除表面碳殘留)。
外延生長是通過氣相 / 束流反應,在襯底表面原子級沉積 GaN 基薄膜的過程,需精準控制溫度、壓力、源材料比例等參數。目前工業(yè)界以MOCVD為主,科研與特殊場景用MBE和HVPE,三者對比及細節(jié)如下:
原理:在高溫、低壓反應室中,金屬有機源(如 Ga 源)與氣體源(如 N 源)通過載氣(N?/H?)輸送到襯底表面,發(fā)生熱分解與化學反應,生成 GaN 薄膜并沉積。
特點:生長速度適中(1-10μm/h)、大面積均勻性好(支持 8-12 英寸襯底)、可精準控制摻雜與多層結構,是 LED / 功率器件量產的 “標配工藝”。
原理:在超高真空(10?1?-10??mbar)環(huán)境中,將固態(tài)源(如 Ga、Al、In)加熱至高溫產生原子束,與活性氮源(如射頻等離子體激發(fā)的 N??)在襯底表面碰撞沉積,實現(xiàn)原子級精度生長。
特點:
原理:通過 “兩步反應” 生成 GaN:①固態(tài) Ga 與 HCl 氣體反應生成 GaCl(Ga + HCl → GaCl + H?);②GaCl 與 NH?在襯底表面反應生成 GaN(GaCl + NH? → GaN + HCl)。
特點:
外延生長完成后,需通過后處理優(yōu)化性能,并通過多維度檢測驗證質量,確保滿足器件需求。
p 型激活退火:Mg 摻雜的 GaN 中,Mg 原子易與 H 原子結合形成 “Mg-H 復合體”(無導電活性),需在N?或 O?氛圍中 700-1000℃退火 10-30 分鐘,釋放 H 原子,激活 Mg 的受主能級,使 p 型 GaN 的空穴濃度提升 1-2 個數量級;
表面拋光:若外延層表面粗糙度較高(如 HVPE 生長后),需通過化學機械拋光(CMP)將表面粗糙度(Ra)降至 0.1nm 以下,避免影響后續(xù)器件光刻與電極制備;
清洗與鈍化:去除退火后表面的氧化物或雜質,必要時生長 SiO?/Al?O?鈍化層,提升器件可靠性。
晶格 / 熱失配導致的位錯與翹曲:
p 型 GaN 摻雜效率低:
大面積均勻性差:
InGaN 量子阱穩(wěn)定性:
氮化鎵外延片的制作工藝是 “襯底 - 預處理 - 生長 - 后處理 - 檢測” 的系統(tǒng)工程,其中
MOCVD 是工業(yè)量產的核心技術,需通過精準控制緩沖層、n 型層、量子阱、p 型層的生長參數,平衡晶體質量、光學 / 電學性能與成本。不同襯底與工藝的選擇,需根據器件需求(如 LED vs 功率器件)、量產規(guī)模與成本預算綜合決定,而降低位錯密度、提升均勻性與可靠性,是未來工藝優(yōu)化的核心方向。